茗茶文化网

当前位置:

茗茶文化网

>

冲泡

>

茶叶放多少合适

茶叶放多少合适

日期:2023-12-05 12:32:01 浏览:19

参考110ml的盖碗,投茶量为3~8克,依据茶类和口味的不同有所差异。

绿茶或黄茶:茶水比例为1:50,即投茶3克左右。

白茶:茶水比例为1:20,需投茶5克。

红茶:茶水比为1:20,投茶量为5克。

岩茶:投茶量约占盖碗的1/3,需投茶8克。

普洱:茶水比例为1:15,投茶量为7克。

花茶:茶水比例为1:50,投茶3克左右。

茶叶放多少合适

对于我们大多数人,接触较多的便是冲泡,冲泡又包括很多细节,如水温、盖碗材质、出汤时间、投茶量等。

其中投茶量是大多数茶友比较在乎的细节,也是经常困扰我们的难题。

因为投茶多一些,滋味过于浓厚,无法尝到茶叶真实的滋味,反而会使茶叶大为失色;投茶过少,滋味清淡,而一个合理的投茶量,方可使得滋味、香气真实展现,泡出的茶汤自然好喝。

按照随心所欲、任意投茶,虽没错,但是不对的。

直接用手接触茶叶,抓取茶叶,这也是不对的。

对于专业要求较高的朋友来说,通常会准备一个电子秤,根据容器的大小精准称量克数。

而大部分茶友不会这么做,一来是不可能随时有电子秤,二是不方便,繁琐,少了些泡茶的乐趣与自由。

那么投茶量究竟该如何把握呢?

下面跟着茗茶百科一起来看看,几款茶叶的投茶量。

注意:以下使用的茶具为白瓷盖碗,容量为110毫升。

绿茶使用盖碗冲泡,投茶3克,红投茶5克,大概的量是铺满碗底一层,然后高出一点点。

西湖龙井这样的扁形茶、祁红这样比较短碎的茶,体积小,就铺满碗底即可。

冲泡白茶(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贡眉、寿眉、新工艺白茶等),投茶5克,乌龙茶(大红袍、铁观音、单丛等)投茶量较高,为8克。

白茶(散茶)的叶子比较蓬松,比重小,对于比较松散的散茶,可以像上面一样放满盖碗。如果是银针,则和绿茶、红茶的5克差不多。

乌龙茶因为有条索、颗粒区别,所以之间差别会比较大,如凤凰单丛条形茶,放够盖碗一半以上的量,颗粒形的铁观音、冻顶乌龙茶放够盖碗的四分之一即可。

不过,乌龙茶的知名度很大,皆源于工夫茶冲泡,兴起之后,很多乌龙茶大多采用小袋密封包装,一般一袋为8克左右,比较方便。

所以,如果是小袋子装的,大多为8克,一次取一袋冲泡即可。

如遇到黑茶砖茶、普洱生茶紧压茶,因为体积缩小的缘故,所以注意不要放得太多,可适度较少。

以上是一个比较通用的案例,在此投茶量之下,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,滋味相对均衡,当然,也可以根据自我的喜好增减,并非一成不变,灵活掌握。

总之

投茶量根据茶具大小、茶叶质地不同,而改变,并非一成不变。

总的来说泡白茶,投茶5克; 泡红茶,投茶5克; 泡岩茶,投茶8克; 泡生普,投茶8克。

而在没有电子秤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依靠以上经验来投茶,长此以往,自然会掌握其中的奥秘、规律。

相关阅读
最新更新
  • 昆明茶城首开“瑜伽茶道”表演
  • 昆明茶城首开“瑜伽茶道”表演
    昆明茶城首开“瑜伽茶道”表演

    昆明最大的茶城——康乐茶文化城举办瑜伽茶道专场表演。本次表演是公司开业庆典的一部分。六名瑜加小姐用精湛的表演诠释了瑜伽茶道的意义。茶道会由瑜伽茶道始创人石鉴先生亲自主持。 瑜伽茶道由著名瑜伽学者石鉴月先生首创。瑜伽起源于印度,茶道起源于中国...

  • 茶馆做起“西”文化
  • 茶馆做起“西”文化
    茶馆做起“西”文化

    近日,在广州一些西式的高级茶饮也慢慢出现在消费者身边,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茶文化。除了在一些精品店可以见到零散的一罐罐的西式茶叶出售外,近日,一些西式茶馆也逐渐出现在大街小巷。一家名为“H-TEA-O”的西茶馆以西方茶文化为主题,淡绿色的墙壁、...

  • “阿婆茶”,民间茶道值得传承
  • “阿婆茶”,民间茶道值得传承
    “阿婆茶”,民间茶道值得传承

    “柴爿响声大,茶水香油糯,阿婆阿婶闲话多。”商榻镇上,住在一条街上的八个老婆婆来到金兰宝婆婆家吃茶。茶水不断添,茶点就是自家腌的咸菜萝卜干,小屋里还不停地传出“哈哈”的笑声。传统已有700年岁月悠悠,转眼间商榻的婆婆们喝“阿婆茶”已有整整7...

  • 饮茶见世界
  • 饮茶见世界
    饮茶见世界

    茶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(茶、咖啡、可可)之一,但各国饮茶的习俗却不尽相同,各有妙处。泰国人喝冰茶 泰国人饮茶的习惯很奇特,他们常常在一杯热茶中加入一些小冰块,这样茶很快就冰凉了。在气候炎热的泰国,饮用此茶使人倍感凉快、舒适。埃及人喝甜茶 ...

  • 茶礼:心禅合一出好茶
  • 茶礼:心禅合一出好茶
    茶礼:心禅合一出好茶

    如今,爱品茶的人是越来越多;以茶会友的人,也越来越多,但却不容易喝到好茶了。不管上哪家酒楼,餐前的上茶,是档次的象征,是礼仪的必须,自然不该小觑。然而,不管你要了怎么样高贵怎么样豪气的茶水,总不见服务小姐将它们泡好斟上。不管是放入普洱、碧螺...

  • 水品普洱
  • 水品普洱
    水品普洱

    普洱现在吵得热火朝天很多人看到或听说普洱茶的种种好处,急欲更进一步了解此物,品味真正“陈香”茶的味道。看他们迫切又认真的样子,不由想起原来西安城普洱茶乏人问津,多数人对它认知仅止于一沱沱、黑乎乎、熬着喝、有点苦、能解腻,而西安人初尝此茶多是...

    热门排行